赵军宁研究员、陈春英院士等用现代科学解释中药复杂性作用原理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中药复杂性原理新诠释:方剂纳米体作为中药药效物质的理想形式可实现对疾病动态网络多层次靶向调控”为题,近日网络首发在 《中国中药杂志》。
近年中医方剂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关注到中药的有效成分通常并非以游离单体的形式存在,而是更倾向于自组装纳米颗粒(SANs)或外泌体样纳米颗粒(ELNs)以发挥组合药理作用。本文提出并定义方剂纳米体(Formula-derived Nanoparticles of TCM,FDN)概念,是指中医方剂及其组成的中药饮片、中药材在加工、炮制、提取、纯化、制剂以及机体吸收、分布等过程中,由中药固有活性成分或纳米级粒子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自发组装形成的具有纳米尺度结构和功能的有序聚集体,主要包括中药外泌体(TCM-EXO)、中药汤剂体(TCM-Deco)、中药碳量子点(TCM-CDs)、中药成分本草体(TCM-Benc)等。FDN在纳观尺度(nanoscale)被赋予了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可能是实现中药复方全成分/多成分药效物质传递和信号传导的理想形式或载体,不仅可以实现复方全成分/多成分药效物质递送和跨界调控,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强药物靶向性、多成分协同治疗,而且FDN特有的“结构-功能”层级关联及多尺度结构的协同效应,可对复杂疾病动态网络从低阶到高阶进行“点(关键靶点)-线(信号通路)-面(枢纽节点)-体(疾病网络)”多层次立体靶向调控,构成方剂体与疾病网络相互作用的“多层调控”-“药效整合”-“适度调治”系统响应机制(附图),不仅为中药防治复杂性疾病机制诠释提供全新视角,还为复杂性疾病防治的多靶点复方药物发现提供新策略和新方案。
图 方剂纳米体(FDN)与疾病网络相互作用的系统响应机制
赵军宁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陈春英院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华桦研究员、王剑波研究员、 魏平高级工程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蔡双飞副研究员、 孙全梅高级工程师、曹明晶副研究员参与了该工作。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国家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为论文通讯单位。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所自主部署科研类项目资助。阅读原文:赵军宁,陈春英,华桦,等.中药复杂性原理新诠释:方剂纳米体(FDN)作为中药药效物质的理想形式可实现对疾病动态网络多层次靶向调控[J/OL].中国中药杂志, 1-21[2025-06-30]. https://doi.org/10.19540/j.cnki.cjcmm.20240627.601.